分布式协作实验室 13期 | 社群需要什么样的协作工具

in #cn4 years ago

社群协作工具.001.jpeg

缘起

我们一直在思考,社群需要什么样的协作工具,于是就有了这篇头脑风暴的内容。我们从社群官、开发者、创业者等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社群需要什么样的协作工具。

主题:《社群需要什么样的协作工具》

时间:3月14日 15:00-16:30

地点:Zoom会议室

参与者介绍

禹鹏:独立保险经纪人、理财规划师、精力管理教练;

白羊:社群官、人力资源从业者、终身成长践行者;

敏姐:WF成都发起人、WF未来社群研究院院长、终身成长者践行者;

水木:社群官、手法工作者、手法链接者;

瓜子:社群官、区块链爱好者、骑行爱好者;

阿盐:技术开发者、大数据、人工智能;

陈旭:人脉、销售、个体老板;

小希:文创社群官、线上办公体验者、文创商业价值探索者;

Mercury Fletcher:区块链开发工程师、数字游民、创业者、摇滚迷。

现存协作工具探讨

  • 偏工具型的协作工具
      • 微信

    优点:符合大部分人的沟通协作生态需求,可9人语音沟通;

    缺点:语音沟通有人数限制,没法多人视频沟通,内容沉淀难。

      • ZOOM

    优点:使用流畅,可分组讨论并录像,可智能识别发言人并呈现在共享屏幕上,操作容易;

    缺点:必须下载APP。

      • 腾讯会议

    优点:有小程序,不用下载;

    缺点:使用不太流程、没法录像、没法分组。

    • 团队协作工具
      • Githup:软件协作、论坛式的讨论,代码托管平台
      • 石墨

    优点:内容记录,多人实时协作,文件形式多种,文字的即时协作和完善;

    缺点:现有生态文字平台功能没法整合,工具转化有摩擦感。

      • teambition

    优点:团队的协作过程、行为可留存,可用作复盘的辅助工具;

    缺点:很难和微信生态融合。

      • 一起开工

    优点:可以有数据呈现,团队感觉强、凝聚力强;

    缺点:内容的沉淀成本较高。

      • SLACK

    优点:团队感强;

    缺点:无人能监控,不能保证隐私性;

    • 社群运营类的协作工具
      • 小打卡

    优点:维护活动的规律感和集体感;

    缺点:内容难沉淀。

    社群协作的独特特点

  • 开放:和其他组织、机构不同,社群是开放和开源的,没有强绑定关系;
    • 链接:基于社群定位的不同,社群聚集的人、内容往往标签一致性较高,链接感强;
    • 信任:社群中具体的群体彼此之间有强信任感、强协作关系,但因社群的开放性,也有私密/公开化程度的差异;
    • 简单:社群的低绑定关系,也要求协作工具易操作简单、方便。

    理想的社群协作工具功能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协作类的工具中,项目管理类的较多,适应社群特殊属性的协作工具较少,且社群协作的场景还没有好的生态。

    • 低应用门槛和高体验感

    像微信一样低门槛(比如微信一键登录),或者能和主流生态打通、嫁接,跨平台协作摩擦力较小,保证协作效率不损失,同时操作简单、易培训,使新人能够留下来。

    • 社群价值可沉淀

    社群中的文字、语音、视频信息等都是社群宝贵的财富,不同类别的社群内容和价值可以简单、高效的抓取及交互,用于活动的复盘及及时查看历史记录。

    • 社群独立衍生生态

    社群虽然对外是开放,但内部又需要一定独立空间的安全感及社群价值的归属感,需对公开化/私密化、内部权限等进行设置,可满足大规模成员的需求,又能维持团队内部共识。

    • 社群的标签化

    因社群的定位不同,社群的性格、标签也不同,可把人、社群、内容、社群与社群的标签进行自动匹配,从而对内容和价值进行智能推动及精准获取、连通。

    • 功能的整合和合并

    可以在同一个工具上实现社群协作的不同功能,对功能进行整合,合并工具、插件,减少协作的摩擦感,各模块可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及干净的界面呈现。

    • 社群链接及聚合力

    用不同标识来对核心团队身份进行确认,对于行为、贡献可记录、评估及激励,同时采用可增强团队的链接感,比如视频比语音、文字更有链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