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功勋》有感1

我很少发表电视评论,主要是一部好的电视剧的话相信网上能写出好的评论一抓就一大把的,我那三脚猫的功夫就甭拿出来献丑了。如果是评论比较差的电视剧呢,就没啥值得评论的空间了(因为还是想弘扬积极正面的信息给到大家)。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img_0.6437837058608389.jpg

最近我在看《功勋》,纯粹偶然的机会在爱奇艺上面看到是排名靠前的,评价也不错,就看了。一共有八个单元,分别是八位名人的故事。目前我还没有看完,确切的来说,我这才看到第三单位。说实在的,这三个单元里,名人不同,故事情节不同,拍摄的时间线也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太催泪了。舍身为国,满怀一腔热血都是那个最最刺痛内心柔软的神经,让人止不住的泪目。今天我想就先目前我看的这三个单元里分享我自己的一些小感受吧(如有雷同,纯属凑巧);

李延年。我出生在和平年代,那种在战火恐惧中生存的体会应该是要追溯到我爷爷奶奶的那一辈人,所以我真切的感受不会太多。但是那种在部队里争先恐后上前线,以手刃鬼子为荣的无畏实实的震撼了我。手榴弹没有了,上步枪,子弹完了,拿刺刀,占据一块战略高地,牺牲了几乎整个队的战士。倒下了一批,二话不说就接上下一批,战壕里顾不上炮火连天,满面尘土,眼里都是团灭鬼子的火。李延年作为指导员,不仅能文(掌握战士的思想动态)更是能武(战术高明,骁勇善战)。他把临阵逃脱的小安东真情留下,他巧施妙计歼灭汉奸王觉仁,他在战友牺牲后的两泪纵横无不提现了老一辈革命将士伟大的精神。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于敏。氢弹之父。一九六几年,新中国百废待兴啊。可是落后就要挨打啊,几百年的历史教训让国家勒紧裤腰带也要造出氢弹啊。可是别的国家不肯给你技术,更加不会给你专家,能怎么办?自己造啊!怎么造?史无前例的东西,连台计算机都没有的情况下,靠一群热血青年日夜手算,用理论指导实践。 五年半的艰苦奋斗,呕心沥血,用过的草稿纸都可以铺满整个西北戈壁滩。在那一朵朵绚丽的蘑菇云腾空而起的时候,中国扬眉吐气了,全国人民沸腾了,而他们还是那个默默无闻的路人,只是那种振奋的心情提现在了1967年一家四口餐桌上的一只烤鸭罢了。在这里,我不得不赞两个演技上面的小细节:第一是男主的头发实在太形象了。那种蓬头垢面的狂热知识分子形象立马就呈现了。第二个就是作为妻子不闻不问的默默支持。功勋的一半是这些伟大科学家们的家属的。自问如果是我自己,我能做到这样吗?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干什么的,每天神神秘秘,一有事就离家三五个月。什么时候走不能问,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家里家外都得自己一个人扛。扪心自问,我做不到,只能十分敬佩曾经的先辈们。今日的和平盛世,离不开曾经英雄先烈们的默默付出。
张福清。这个发生在我妈孩童时代的故事,是我目前最为泪目的单元。一九六几年正是国家内忧外患的艰苦时候。外患就不多说了,内忧的大饥荒让多少我们的上一辈人到现在都留下了艰苦朴素,节衣缩食的习惯,都是穷怕了的阴影。作为哪里贫困去哪里的开荒牛张福清,亲自带领乡民修水渠,种植农作物,解决温饱问题。一走数月,家里简陋的不像样子,屋顶坑坑洼洼,天气好就是风吹日晒,下雨时锅碗瓢盆都要出动来接雨都没有时间修葺一下。一家人紧衣缩食却仍不忘给烈士家属带去那一袋牙缝里挤出来的面粉。因为不耽误修水渠工程,母亲病危赶不回去,只能朝家的方向愧拜。因为修堤坝,发烧几天的大女儿就这样被耽误看病,烙下了一辈子无法医治的脑膜炎。在全国精简干部时又第一时间对自己的妻子“下手”,就是因为党员需要以身作则。嗷嗷待哺的四个小孩,一个常年不在家的父亲,一个失业在家的母亲,连一块生产地都无法分配的到,靠什么维持生活?为人母之后,看到这种为家庭生计发愁的剧情就会不由自主的代入。这生活真的是苦啊,可是苦也得过不是?曾经农村也是过苦日子的我,看着这些翻山越岭,踩着泥泞沙子石头辛苦劳作的人,就又想到以前,那种感同身受(电视剧里比我的苦多了)的共情让我数度落泪。

还有好几个单元还没有开始看,习惯加快倍速的我在这个剧上恨不得是放低倍速来细细品味,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值得细细推敲。我非常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这部剧,了解前辈们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