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历史故事,学处事做人

in HIVE CN 中文社区yesterday (edited)

孩子们平时上学的时候,每天昨晚功课,加上比较贪玩,唯有周末假日还稍微好些,平日里几乎没什么时间看书。

等到这个学期考完试后,天天在家里,自然大把时间。

我跟孩子们约定,这个假期要多看书,一是将我先前给他们买的那套儿童历史书共计12本需要阅读完,另一个就是要尝试看下中长篇的文学著作,比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舍的《骆驼祥子》,《城南旧事》、《战争与和平》等。当然这些长篇也都是改编过的,实际上拿到手上很薄那种。

不仅要他们看,而且晚上回家有空,我都会问他们当天看了什么,比如那套历史书,看了哪段历史,不仅问,还顺便考一考里边的一些内容,听下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要知道,看故事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另外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希望他们从这些形形色色故事的背后,能够领悟出一些做事做人的道理,而绝对不是想让他们变成书虫书呆子。

晚上的时候,弟弟手拿着一本书,很是惊讶的跑过来,

“爸爸,你看,这里是不是写错了?”

我看了下,弟弟正在看《秦时明月》这本历史书,里边有两处,一处是公元前213年,另一处是公元前210年,弟弟觉得很奇怪,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已经死了,怎么公园前213年又说秦始皇跟大臣之间还有说话记录。

很明显,弟弟是没搞清楚公元前、公元后的意思,只是纯粹从数字上看,以为跟他的年龄一样,数字越大,时间就越往后。

我刚想跟他解释,忽然转念一想,

“你叫哥哥过来下,让他跟你解释下。”

哥哥过来后,先是看了一眼,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看他那样子,就觉得好笑,却听见他忽然说,

“哦,我明白了。你这个是公元前,就是数字越大,说明离我们越远。。。”

我随后跟弟弟详细说明了公元纪年的意思,弟弟这才恍然大悟。

women-9114238_1280.jpg
Image by chiến nguyễn bá from Pixabay

轮到哥哥讲当天他看过的历史书了,哥哥今天看的其中一段是《盘庚迁殷》,里边提到盘庚打算将国都迁到殷这个地方,但是遭到了大臣和贵族的反对,反对的理由,自然是说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劳民伤财等等。

我问哥哥,

“你觉得是这个意思吗?”

哥哥很肯定地回答,看来他也很赞同书中的观点。

“这只是表面的理由,实际上并非如此”,见我这么说,老大一时来了兴趣,

“为什么?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真实的原因,是因为那些贵族已经习惯原来生活,更不愿意放弃现有的利益,但是又不好直接讲出来,只好拿‘为了老百姓着想的幌子’,试图说服和反对。。。”

。。。

“生活里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如果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真实的原因不一定是他嘴上讲的,很大可能是他的利益受损,因此才反对的,只是表面上不好讲出来罢了。”

“哦。。。”老大若有所思。我见状继续跟他讲,

“表面上的原因,也常常被称作:场面话,有时候听一听可以,但自己也要思考下,是不是真的就是如此?”

“跟场面话类似的,还有个词叫:客套话,比如你去别人家做客,带了礼物,别人会说,来都来了,带什么礼物呢?下次不要这么客气,人来就行了,不要带东西。。。”

“必要的礼貌和礼节是需要的,反之,如果你太相信一些过于客套的话。。。” 说到这里,我停顿住看着老大,老大尴尬地冲我跟弟弟做了个鬼脸。。。

Sort:  

弟弟真不错 能够发现问题 哥哥也厉害 能够解答问题 棒棒哒👍👍

哈哈,老大是不是信了客套话😅

我给你的好大儿推荐一本儿童读物。
太宰治的《御伽草纸》,某种意义太宰治写作实力真正展现比较好的
不像《斜阳》、《人间失格》那种邪书

买了你说的这本书,先看下,谢谢推荐。

002.jpg

003.jpg

对,就是这本书,这本书原本是根据几则传统日本故事(基本算是童话),进行改编而已。
某种意义本来都是一些“家喻户晓”的故事。但是经过太宰治的“解读”,把很多故事内核(新意)提高了一个新层度上了。
所以说某种意义,这种改编反而更能体现作者写作能力与思想高度。
以前看其他太宰治书,也感觉他是什么文坛巨匠。反而感觉他这本游戏之作,单从写作上反而功力体现。

场面话与客套话,学到了😊

两个都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