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

题记:头上没犄角,身后也没尾巴

pexels-min-an-713663.jpg
Source: Photo by Min An from Pexels

就算你没看过《小龙人》这部电视剧,也一定听过电视剧主题曲:

我头上有犄角,
身后有尾巴,
谁也不知道,
我有多少秘密?

在1992年那个没有太多娱乐节目的年代,这部风靡一时的儿童向电视剧讲述了一条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的小青龙寻找身世之谜的故事。而小青龙的身世之谜便是贯穿此剧的最大谜团。

只不过男主人公小龙人才登场没多久,就被三个人类孩子和一只老年鹦鹉精成功忽悠没了龙尾和龙鳞这两个身体特征。然后又在一只鸽子精的引导下,产生了自我认知障碍,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长达50集的找妈妈的旅程。

不仅仅是小龙人,其实古今中外的所有寻亲故事,也包括我在前几篇内容里写过沉香和二郎神的救母故事,其过程必定是艰险崎岖的。因为表面上的寻亲之路,事实上是需要故事的主人公在不断经历困难与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在溯本求源、发现自我的同时,完成身体能力和精神境界的双重升华。

于是寻母路上的小龙人先后找到了龙王、女娲、龙女和雪山女神。但这些神仙的表现无一例外地令人失望,面对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孩子,他们要么矢口否认要么忙着拯救世界,把小龙人踢皮球似的打发来打发去。

诶,连一个小孩子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这帮神仙有什么脸在那里大言不惭地说要拯救世界。

这些徒有其表的神仙当中,最有可能是小龙人妈妈的是龙女和雪山神女,她们却一个化作广阔的河流,一个化作了延绵的山川。小龙人用自己的龙角换来的神水,也没能阻止雪山女神的自我牺牲。现在回想起来,这段情节非但不令人感动,恐怕小龙人鲜血淋漓挖龙角的场面还一度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噩梦。

失去龙角的小龙人也终于失去了最后一样属于龙的特征,从而在外形上无限接近人类。所以故事的最后,当悲伤绝望的小龙人在长城对着天空无助地哭喊时,天空中传来几个熟悉的声音告诉小龙人说,因为他是龙的传人,所以全世界都是他妈妈……

整整52集的爬雪山过草地,上天下海,揽月捉鳖。除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还要夺其母亲,阉割其身,要磨灭其心智中的一切异端,再和谐其外形中所有与众不同,达成由内而外的彻底阉割。不但妈妈没找到,连龙都做不成了。

经历了这么多,小龙人除了收获一堆苦不堪言的人生经历,就只有这个貌似逼格很高的「龙的传人」的新称号。

是不是有一种莫名其妙想打人的感觉?

没想到,老奶奶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情节发展到最后,竟引出了「龙的传人」这种热血喷涌激情澎湃的概念。我真是忍不住想要怀着爱恨交织的心情跟主创团队说一句——真有你的。

吐槽完童年阴影《小龙人》,言归正传,接下来说说「龙的传人」这个当下十分流行代表中华文化和名族精神的概念,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要追溯「龙的传人」这个说法的起源,势必要从「龙图腾」的起源说起。

中国几千年古代史,浩瀚如星河,关于龙最一开始是从哪里来的,已经没办法找到百分百准确的来源了。近代比较流行的说法源自闻一多先生的《伏羲考》

三皇之一的伏羲氏在不断征服其他部落的过程中,将其他被征服部落的图腾与自己部落蛇形图腾相结合。于是在伏羲统一华夏后,便有了蟒蛇身、鳄鱼头、雄鹿角、猛虎眼、鲤鱼鳞、巨蜥腿、苍鹰爪、白鲨尾、鲸鱼须组合在一起的,代表中华民族各部大融合的龙图腾。

这种说法倒是很符合近现代中国大一统的政治诉求,也符合人民的心理需求,但这种说法从逻辑上不太能站得住脚。因为自古以来,征服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被征服者的图腾融于自己原有的图腾之上。

而且根据已有的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在西汉时期以前,龙除了拥有身体都比较长这一共性之外,其他部位的样子简直是千变万化。

单单从形象不统一这一点来看,远古伏羲氏的「龙图腾大融合理论」就已经被推翻了。

除了形象不统一,龙在西汉以前的社会地位也十分低微。准确点来说,那时候龙就只是「龙」而已,还不是「龙王」。

在我们熟悉的神话中,负责降雨的主要是龙神、龙王,但西汉时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西汉大儒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的求雨篇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春夏秋冬四季各种繁复的的求雨仪式。

拿春天的求雨仪式为例,摆在祭台上的神明是水神共工,祭祀的主角是女巫,配角是一群侏儒,祭祀用的祭品是年满三岁的公鸡和公猪。就连开坛做法时需要关闭南门、门外放一盆水,打开北门、门口放一头公猪这种细节都写得清清楚楚。可以说啥都有了,就是没有龙王。虽然没有龙王,但是提到了龙。

龙在祭祀仪式里担任什么作用呢?跟我们现在晚会庆典上暖场用的舞龙舞狮差不多一个意思,属于旁边搞气氛助兴的功能,连三流配角都算不上,更别说负责降雨了。

龙真正跟呼风唤雨挂上钩,要到之后的隋唐时期去了。再后来就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热衷于造神的朝代——宋朝。

宋朝人对造神运动狂热到什么地步,光是负责降雨的神就有好多个。除了我们说的龙王以外,还有孔子的学生子张和子夏,神医扁鹊,《隋唐演义》里的单雄信…… 是不是觉得很无语,孔子的学生就算了,神医扁鹊和单雄信这两位,到底和下雨有什么关系?

所以好不容易修成正果的龙王,只不过是宋朝浩浩荡荡的神明大军中微不足道的一位。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争取加入少先队的小学生,突然得知自己终于有资格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但等到入队仪式时才发现,全班都是红领巾,连学习最差的那个都已经少先队员了。

不过也不用太沮丧,可能是在宋朝开启了财富密码,因为自宋之后,龙王这个形象就开始在芸芸众神中的地位扶摇直上,从元明清一路开挂,到近现代达到巅峰。

前有闻一多先生没怎么经过考证的《伏羲考》的加持,后有作曲家侯建德在1978年创作的流行歌曲《龙的传人》和美籍华人歌手王力宏的倾情演绎。当然也少不了我国党政部门多年来不遗余力的卖力宣传,自此「龙的传人」终于完成了从没个正型,到官方唯一指定标志的进化之路。

不管是龙的传人还是龙的传说,古老的传统在漫长的演变中,都已经失去了固有的样子。昨天还是某个祭祀仪式上的小混混,说不定今天就戴上红领巾,荒腔走板地扮演起了宇宙大队长的角色。

历史的舞台永不谢幕,每台戏都得有人唱主角,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说到底,「龙的传人」的概念也好,还是电视剧《小龙人》也好,都只不过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别的不好说,但搞宣传,他们绝对是专业的。

(FIN)
***谢谢阅读,本文版权归作者@shenpozhi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参考资料:《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熊逸

————————
点击阅读更多【神仙?妖怪?】故事:
你不知道的白蛇传
托塔天王李靖的秘密
宝莲灯的前世今身
成仙的正确法门
月亮上的兔女郎
————————

Sort:  

世界好多文化/传说里都有龙这种“不存在”的物种,还都各不相同,也是很奇异

对呀,很多完全不相干的古文明里最一开始人类起源的传说都有很相似的地方,就很神奇

Congratulations @shenpozhi! You have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 on the Hive blockchain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

You published more than 30 posts.
Your next target is to reach 40 posts.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board and compare yourself to others in the Ranking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

To support your work, I also upvoted your post!